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作文楼| 句子| 历史人物| 范文|
W范文网

贝尔,不克服困难就是死亡

img src="uploadsimages20 4 224bb5ab9d2f9ef750d.jpg" >

爱德华·迈克尔·格里尔斯(Bear Grylls)的名字,远不如贝尔·格里尔斯更容易让人们知道,没错,他跟那个“站在食物链顶端的贝爷”是一个人。即使不是户外运动的资深粉,至少也在Discovery的著名节目《荒野求生》中被他的“野外食谱”惊得目瞪口呆。就是这样一位应对过各种恶劣大自然的生猛硬汉,却不刻意强调那些所谓的勇敢和意志。他说,其实在面对那些挑战时,根本顾不了太多,因为如何活着才是唯一的想法。

贝尔的名字前面总是加着一串《荒野求生》明星主持人、全球著名探险和求生专家的定语,但是中国的观众似乎更喜欢亲切地称呼他为“贝爷”。现场的答题环节,贝尔为了让一个小粉丝得到奖品,甚至几次修改问题直到答出来为止。面对恶劣大自然的那份生猛,被“贝爷”好好的收敛起来。

2000封信的起点

贝尔的家世在英国属于典型的“根正苗红”。父母都来自政治世家,外祖母是来自北爱尔兰的第一位女议员,而且她是当年唯一一个由北爱尔兰选区走出的、在威敏斯特占有一席之地的女性。所谓世家子弟从军恰恰是英伦三岛上的一种惯例,连查尔斯王子和戴安娜大婚的时候也正为英国皇家海军服役,所以贝尔的英国皇家特种兵经历显得不足为奇。

但贝尔的探险热情并不是从特种兵的生活才开始,而是从他幼年时期就开始了。他的父亲教他攀岩爬山、驾驶帆船,他在伊顿的老师麦克·唐也很支持他攀登高峰的志向。虽然他是2 岁参的军,但他第一次探险早在 8岁便开始。

刚刚成年的他,有的并不是对大自然的畏惧,而是每一个少年都会遇到的身无分文。要知道,对于训练有素的探险家来说,和自然条件比起来更难克服的其实是资金的短缺。一个长期的探险最初并不能让你从工作中挣到钱,反而因为要购买各种求生装备花费大量资金。

西方家庭即使显赫富裕,对孩子的支持也正好就截止于长大成人的年纪。年轻的贝尔只有一个办法—给各种探险机构写信。为什么呢?他自己也不知道,也许是为了寻找赞助者,寻找租借装备,寻找同路人……就这样,在寄出 2000封信之后,贝尔终于获得了可以支持一次探险的经费和必要的装备。

对于那次少年时代捉襟见肘的冒险,贝尔似乎并不愿意在采访中过多的谈到,反而一再强调那些寄出去的信件。“当你写第一封信的时候,就是探险的开始。你要非常努力才能撞到运气,然后获得别人的支持,然后再继续努力,然后再撞到运气……”说到这里,他显得有点羞涩,似乎也在佩服还是年少轻狂的自己的能力。

这也许就是《荒野求生》最初的由来—一个“非常努力、获得赞助和支持、再继续努力、再去帮助别人”的循环。而且,贝尔也很高兴能把探险从原本花钱的事业变成了挣大钱的事业。他回忆说,在那 2000封信中,最主要也最困难的内容就是说明他值得让别人赞助支持的理由。或许当时太多的机构和人们提出过怀疑,但是现在,贝尔踏遍全世界的脚印终于可以交上一份完美的答卷了。贝尔并不觉得他曾经的行为有多么充满勇气,但想告诉所有人,如果你想要做任何事情却苦于没有资金,先从写一万多封信件开始试试吧。

克服困难就是为了活着

贝尔最常被问到的问题大概就是:“你看起来无所不能,到底有没有你不能克服的困难?”

“当然了,我遇到过各种各样可怕的困难,丛林、沙漠、雪原、被蛇缠身、被迫吃虫子……”

“那都是你克服过的,有没有你克服不了的?”我们追问。

面对锲而不舍的记者,贝尔露出一种“是你逼我说的”表情,然后摇了摇头,“我在遇到这些困难之前从来不去考虑这个问题,而遇到问题后,我会倾向于一步步解决。而且,你知道对于一个探险家来说,不能克服困难意味着什么吗?—死亡。”

言下之意,要有这种困难,那就说明他已经死了。现在我活着坐在这里,正是因为他征服了之前遇到的一切。也许一开始的犹豫只是贝尔不想让自己听上去太傲慢而已。其实,这不是傲慢,甚至不是自信,而是一种不得不为之的背水一战。自然界中,弱小的人类时时刻刻都会濒临死亡,而求生的精神力量就在于“像不可能失败那样去行动”,就像贝尔自己的名言那样,“信念和恐惧一样驶近心灵的港湾,但我只允许信念降下它的锚”。

不过,贝尔也进一步说明了各种困境在他心目中的难度等级:人力可以解决的可以摆脱的都是小事,最难办的是你永远无法逃脱的宏观自然条件。也就是说,如果饿了可以找到东西果腹,那么饥饿就会烟消云散;如果受伤了可以医治,那么伤情也就不足为惧;能借助工具翻越的高山,也不再是人前行的阻碍(这也是贝尔看重户外装备的原因)。但是像气温这样的条件在求生过程是如影随行的,野外生存的本领再高也只能让自己适应温度(沙漠的炎热或极地的严寒),或是尽量减少气温对自己的伤害,而无法摆脱它。所以说如果非要说有什么问题是无法克服的,大概就是这一类。“如果无法彻底摆脱它,你就得拥有保护自己的智慧。”贝尔补充了一句。

征服自然,而不是逃避社会

如果你在网上搜索《荒野求生》,一些结果是贝尔在探索频道的节目,另一些很可能是一部电影《荒野生存》。其实贝尔的栏目的英文“man vs.wild”应该直译为“人和荒野的PK”,而电影的名字“into the wild”则是“走进荒原”。名字虽然相近,而中心思想则完全不同。

这部电影是由麦当娜的前夫、人称“好莱坞坏小子”的西恩·潘导演的,由于内涵深刻而好评如潮。电影情节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讲述了一个和贝尔一样出身名门的富二代对人生的虚伪充满厌倦,捐掉所有的钱去荒原旅行最后不幸死于荒野故事。剧中,主人公克里斯多夫要去荒野独行的时候甚至没有准备一双适合在山地行走的鞋,还是他搭载他的卡车司机看不过眼,才送了一双靴子给他。在荒野中,他一天比一天孤独、虚弱和绝望,最后的遗言是:快乐要分享才是真正的快乐。

和这深刻而充满“负能量”的电影完全相反,贝尔的节目则处处教导人们充满希望、充满好奇、为了求生什么都可以做,也要什么都敢做。不惜一切代价活下去正是因为拥有生命才是拥有美好生活的最基本前提。去亲近时而慷慨时而残酷的大自然并不是为了逃避自己厌倦的社会生活而是为了归来之后更加热爱它。

“分享”这一概念也是贝尔后期节目中的核心,从《荒野求生》到《求生大作战》,节目镜头跟随的中心从贝尔本人到贝尔引导的数个竞争团队。每个团队的成员都要在绝做此选择时,贝尔看重的也是童子军互助合作的精神,他说:“因为我热爱探险,喜欢和好朋友们在一起。对我来说这就是童子军的意义所在。”

所以说,除了缺少户外探险经验,电影中的主角和贝尔相比,思想早就输在了起点上。也许有人说贝尔的探险是“找死”,不过这种说法倒也有“恰当”的一面。“找”说明主动权在我们的“贝爷”手上,只不过贝爷是用专业手段和方法找寻“生的希望”。他的探险整个过程充满了无限生机,不惜一切代价要把自己带出险境、带回正常的生活。

《荒野求生》在热播的同时,也受到了质疑。出生入死的“贝爷”,曾被指责节目造假、做作、哗众取宠:明明有摄影师和后勤队的保障还要吃各种奇怪的东西。从山上滚下来的镜头其实应该有三个机位在拍,有工作人员各种保护根本不会有危险。贝尔显得淡定又温文而雅的回应说:“对呀。那是个要收视率的节目呀。节目要做的是把经典困难展示出来,把求生的思路说清楚,而不是执着于纯真实纯客观。丛林中沿着河走,沙漠中注意防暑,火山地带要试探地面温度再走等等,这些才是节目想说的。”而吃那些难以入口的蚯蚓和生鱼什么的就是传达一句话:“身陷绝境,要吃一些不太可口的东西,对‘生吃’和‘难吃’要稍微破除一点心理障碍。”

回家,才是探险的终极意义

贝尔的英文名字很有趣—Bear(熊),此前,有些人猜测是因为贝尔非常勇猛无敌,有时像熊一样的杂食性动物。其实,用他那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思维来揣测,答案都是错误的。一如贝尔私下里的绅士和温柔,这个名字的背后也是一个温馨的故事。

Bear是他的小姐姐在他只有一个月大的时候,扒着他的摇篮看他胖乎乎的样子之后给他起的乳名,而这个乳名已经伴随贝尔整整四十年。不管出生入死多少次,在姐姐眼里,贝尔永远是那个可爱得像小熊一样的弟弟。

贝尔也在不同场合说过多次他的偶像是自己的父亲,是他教贝尔攀爬的本领,带领他第一次探险。在他出版的一整套“荒野求生”书籍中,其中一册的书名是《因为爱,爸爸》(With love,Papa)。

贝尔也很爱自己的儿子们,只要在家洗澡,一定是和自己三个儿子热热闹闹共浴的,绝无例外。他的小儿子哈克贝利在他自己的船车中出世,陪在妻子身边的不是医生而是他自己。

每次探险,不管是镜头前还是私人的活动,他都会把一张全家福的照片放在鞋子里,用这种方式给自己祈祷每一次的幸运。虎父无犬子,年纪最小的哈克贝利还不到学龄就和爸爸体验过一把双人空中滑翔伞,而他无畏无惧,天真无邪笑得很开心!

贝尔在家也经常给妻子弹吉他和钢琴,因为夫妇俩是虔诚的基督教徒,只要贝尔在家,他们都不会错过一起祈祷的机会。有时候有人问他,“你在家里也吃虫子吗?”,贝尔哭笑不得地回答:“不会呀!”

当记者问他一次次探险的动力是什么,其实是期待了“极限”“挑战”“好奇”等字眼的,当然“贝爷”没有否认这些精神的重要性,但是他最终答道,“因为要回家啊!我有一个年轻的家庭要养,我要对他们负责。我爱他们。回家的归程才是我的力量!”

贝爷的野外食谱

在探险当中,贝爷的所有食谱都是“纯天然”,虽然你看他在节目前为了生存能把任何东西吃得风声水起,但其实在现实中,它们有些恶心得连贝尔自己都很难下咽。下面,或许只是“贝爷食谱”的一小撮而已。

.开胃酒:象粪汁

.菜品:新鲜的杀人蝎(这个谁吃谁?)

贻贝和蛆配少许袜子(袜子的味道最好吧)

蛙腿和蜗牛(似乎还不错)

现抓鞭尾蝎

  • 推荐栏目:发朋友圈句子其他范文(可搜索)历史人物